- 开元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国内六大工业自动化控制企业上半年的表现:营收增长趋缓研
- 开元体育睿能科技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 开元体育官方网站入口研祥智能重磅亮相慕尼黑电子展打造工业自动化硬核支撑!
- 开元体育·(中国)官方网站5+12!全市第一!
联系人: 张生
手机: 13800000000
电话: 400-111-7777
邮箱: admin@laiweichiluntai.com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开元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开元体育睿能科技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开元体育睿能科技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公司聚焦于工业自动化和IC产品分销两大战略业务。通过提升技术水平和扩展产品系列,整合资源,协同发展,强化优势领域,优化业务结构,逐步完善产业布局。
2022年,公司积极应对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的下行压力,扎实推进业务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各项生产经营保持稳定,新增股份支付费用以及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营销力度,影响了当期利润,但增强了发展动能,实现营业收入213,584.82万元,同比上升2.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66.67万元,同比下降37.3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3,862.75万元,同比下降49.08%。报告期内,公司制造业务研发投入10,751.80万元,同比增长38.60%,占制造业务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7.14%,为巩固和拓展针织及缝制设备电控系统业务以及开拓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业务打下坚实基础。
2021年9月,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2021年由于股份支付摊销费用导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减少981.25万元,2022年由于股份支付摊销费用导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减少3,400.52万元。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767.19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8.1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263.2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5.22%。
2022年,受针织机械下游消费市场需求减弱,以及生产限制和物流运输的影响,针织机械行业面临下行压力,产销量呈现下滑态势。公司积极化解各种不利因素,紧抓客户需求,不断推动产品升级,优化产品性能,稳固了细分市场份额,主导产品针织横机电控系统销量超过40,000套,仍保持超过60%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占据优势地位。报告期内,公司针织及缝制设备电控系统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183.91万元,同比下降15.22%。
公司以技术先行为理念,创新起底驱控技术,优化横机电控产品配置,满足多种机型配置需求;推出全新机头控制系统,全面提升编织效率;提高全成型制版软件的应用率,扩大全成型编织技术的商用规模,助力行业技术升级,巩固了公司在针织横机电控系统行业的领先地位。
公司持续推进袜机电控系统全系列机型的研发工作,注重产品差异化和服务个性化。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推动产品升级,扩大了袜机电控系统市场占有率,产品盈利能力有所提高。袜机一体机机型实现全覆盖并批量交付,同时全面升级袜机制版软件,匹配全系列机型的编织需求。在针织手套机方面,公司致力手套机电控系统品质提升及产品创新,积极推进新一代产品研发及推广,自跑式纱嘴双系统手套机、带捆扎功能手套机实现小批量交付;双机头整打手套机和手套视觉瑕疵检测项目稳步推进。
刺绣机电控系统方面,公司继续向市场推广系列化的多头刺绣机、链式毛巾绣、集成单头机、多种工艺特种绣等电控系统,以市场为导向,不断优化升级产品结构,为客户提供更灵活的混合绣电控产品和定制化的解决方案。经过前期研发投入、市场推广和品牌运营等方面的积累,已逐渐形成良好的增长态势,战略布局初显成效。工业缝纫机电控系统方面,公司推出全新一代花样机电控系统并实现批量交付,同时协同客户开发专用缝制工艺,提高花样机应用范围;持续完善模板机机型覆盖,并成功实现销售;深入探索客户需求,推出行业领先的花样机和模板机的PC端制版软件,助力公司工业缝纫机电控产品的应用推广,提高品牌影响力。
公司持续深化云平台在横机、袜机、手套机、刺绣机的行业应用,推动云端系统的海外部署,通过数字化为针织、缝制设备终端用户赋能。报告期内,公司运用微服务架构对各子系统进行重构及整合,进一步提升云平台的易用性、安全性和运维效率,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拓展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在工业机器人、3C电子、锂电、纺织机械、机床、印刷包装机械、物流设备开元体育、木工机械、激光加工设备、冶金、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应用,深度整合资源打造行业整体解决方案,开展成套营销,培育品牌影响力,增强市场渗透力。2022年,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629.38万元,同比上升63.37%。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第三代伺服系统,通过创新设计和结构优化,有效提升了伺服系统的整体性能,为行业拓展提供了有竞争力的产品。伺服驱动器方面,推出了全功能型RA3系列、标准型RS3系列和精简型RS31系列,包括EtherCAT总线型、CANOpen总线型、脉冲模拟量型,功率范围扩展至7.5KW,体积更小,功能更强大,易用性更好;伺服电机方面,新推出的MA3系列伺服电机体积小、温升低、效率高,具备高峰值转速、高峰值转矩、耐久稳定的特点。
公司有序推进变频器和软起动器的研发和推广。2022年,按照计划推进了新一代永磁同步变频器(RV36)、工程型变频器的开发工作,推出了RV21系列产品,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对RDS系列高性能低压软起动器产品进行了软件性能的提升;完成了RVS系列高压软起动器一体机产品的多个功率段的开发,目前已在多个行业装机试用。
公司加强内部渠道联动,提升协同效能,完善产品布局。报告期内,新推出UN200SMART系列PLC,该产品类型丰富,市场竞争力突出,销量增长强劲,可满足进口替代的需求,应用于暖通、新能源、水处理、物流等行业;X系列PLC中新增主打性价比的X1S,已成功应用于机床、包装、机械手行业;更贴合OEM客户群体的UH407L系列HMI实现批量销售。
2022年,国内半导体市场下游需求端延续分化态势,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储能、工控等领域需求稳定上行,消费电子需求走弱;在供货方面,原材料短缺,导致供应链紧张。公司充分发挥技术型授权分销商的优势,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与供应商、客户建立三方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全力保障供货长期稳定。报告期内,公司IC产品分销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8,522.33万元,同比上升3.16%。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公司持续加大对下游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储能和氢能源等新兴行业的投入,新兴产业收入占IC产品分销业务营收比重持续上升,符合公司对市场需求判断。在汽车电子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保持强劲,带动相关的电池设备和电机控制应用持续增长;在光伏能源应用方面,市场需求持续升温,带动单片机和功率器件销量上升;在储能和氢能源应用方面,公司与国内行业头部客户保持紧密合作,高功率元器件整体需求旺盛。
公司持续深耕行业细分领域,不断丰富技术内涵,开发更有前瞻性的IC产品应用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开发的双向电源方案应用于便携式储能和家用储能,已被多家客户采用;公司开发的氢能源水泵和太阳能水泵方案,已被知名新能源客户采用并小批量试产;公司开发的60GHz雷达智能家居应用方案,已被多个智能家居品牌厂商采用并实现小规模试产。
公司继续强化供应链管理,顺应国产替代趋势,深化产品线扩充,新增国内IC设计制造商瑞能半导体,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品线组合。
公司持续推进数字化升级,报告期内,公司启动PLM项目,实现对研发生产物料、BOM清单、产品库、器件库等结构化管理,建立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同时推进IPD项目的落地,进一步提高公司研发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从客户需求到客户满意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公司针织及缝制设备电控系统的上业是半导体元器件、电子元器件、印刷电路板、五金结构件等原材料生产商;下业是针织及缝制机械设备整机生产行业,包括横机、袜机、手套机、刺绣机、花样机、模板机等。
针织及缝制设备电控系统是针织及缝制机械设备的核心控制部件,已发展成为提升国产针织、缝制机械设备竞争力的关键。针织及缝制机械设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离不开电控系统的发展,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纺织机械设备主要包括化纤机械、纺纱机械、针织机械、织造机械、非织造机械、染整机械和附属装置,针织机械设备主要包括针织横机、袜机、手套机、经编机和圆机。公司的针织设备电控系统主要配套于横机、袜机、手套机。横机主要用于生产毛衫、针织鞋面等针织制品;袜机主要用于生产棉袜及;手套机主要用于生产工业劳保手套及民用手套。针织机械行业是纺织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品涵盖针织服装鞋帽、袜子、手套等大众日常消费品,与人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报告期内,我国纺织行业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复杂严峻,市场需求疲弱、原料成本高企、贸易环境更趋复杂等风险因素对纺织行业造成较大冲击,经济运行压力显著加大。纺机行业面对国内市场需求不足、通胀推动成本上涨压力大等问题,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走弱,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2年1月-12月,规模以上纺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66.39亿元,同比减少2.24%;规模以上纺机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为60.72亿元,同比减少21.14%。
2022年,横机行业产销量呈下滑的趋势,一方面,下游消费市场需求持续走低;另一方面,产业链中断使得供给和产出等出现停顿。在横机销售中,国内市场全成型机型销量在桐乡等毛衫产业集群地销量同比增加,但在一段时期的增长后热度有所下降;国外市场则由于全球经济不稳定因素影响,出口东南亚市场增速有所下降。据纺机协会统计,横机2022年销量约66,000台,同比下降27%。
受经济发展、贸易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纺织产业链的布局在加快重构,随着国内产业链生产循环顺畅,消费提升,中国纺织业在世界的体量、产业链的巨大竞争性,将会重拾正常的发展轨道。目前,我国纺织全行业正加快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迭代升级,建立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产业体系,纺机企业应当顺应技术发展潮流,提高自身技术实力和装备研发水平,深化转型升级,保持应对复杂环境的灵活性和韧性。
缝制机械设备主要包括缝前设备、缝中设备和缝后设备。公司的缝制设备电控系统主要配套于刺绣机、花样机、模板机,属于缝中设备。缝制机械设备应用领域广泛,除纺织服装行业外,还广泛应用于鞋帽、箱包、皮革、家居用品、户外用品等需要裁剪、缝合和装饰等领域。鉴于缝制机械行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其相关制造业联系紧密,因此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为我国轻工业的重要构成部分。
2022年,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发展面临较大挑战,整体经济逐季放缓和下行,据缝制机械协会初步估算,2022年行业累计生产各类家用及工业用缝制设备(不含缝前缝后)约970万台,同比下降35.3%。
据缝制机械协会初步估算,2022年全行业工业缝纫机总产量约为630万台左右,同比下降约37%,产量约回落到2020年水平。2022年协会统计的百余家骨干整机企业累计生产工业缝纫机441万台,同比下降32.58%,其中平、包、绷、厚料机设备产量同比下降35%左右,特种机同比下降5%,自动缝制设备产量同比下降16%,刺绣机产量小幅微增。
工业自动化控制,主要利用电子电气、机械、软件组合实现,运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电气技术,提高工厂生产和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效率化、精确化水平,并具有可控性及可视性。公司的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已覆盖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控制层、驱动层和执行层”,主要包括变频器、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可编程逻辑、人机界面、物联网网关等,上业是半导体元器件、电子元器件、印刷电路板、五金结构件、塑胶件、永磁材料、硅钢片等原材料;下业主要涵盖机器人、3C电子、锂电、塑料机械、纺织机械、机床、印刷包装机械、物流设备、智能机械手、木工机械、激光加工设备、冶金、石油、化工等。
我国工业自动化行业伴随着改革开放起步,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应用实践,我国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产业和应用有了很大发展。根据中国工控网,2019年至2021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分别达到1,870亿元、2,057亿元和2,530亿元,2020年和2021年市场规模同比增长分别达到10.00%和22.99%。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持续推进,庞大的制造业市场将为国内工业自动化行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根据中国工控网发布的《2023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2022年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总体规模达到约2,611亿元。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本土工控品牌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创新,凭借快速响应、成本、服务等本土化优势不断缩小与国际巨头在产品性能、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差距,我国工控产业本土化份额加速增长,根据中国工控网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工控产业本土品牌份额已达到43.70%,较2021年度增加0.7个百分点。工控行业正进入一个国产品牌全面替代进口品牌的快速发展阶段,国内厂商市场占有率将不断提高。
伺服系统是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主要的动力来源之一,主要由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反馈元件三部分组成。伴随着我国智能制造的推进,作为工控产品核心部件的伺服系统,其应用场景持续拓展,根据中国工控网统计,2021年我国伺服系统市场规模达到212亿元,同比增长41.30%。预计2024年伺服系统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45亿元,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7.62%,增速趋于稳定。
变频器是利用电力半导体的通断作用转变电流频率的电能控制装置,根据用途分为中低压和高压变频器。国内的变频器厂家数量众多,市场竞争激烈,行业集中度呈现向优势企业集聚的发展趋势。根据中国工控网出具的《中国低压变频器市场研究报告(2022)》,2020年和2021年,我国低压变频器市场规模分别达到约236亿元和约28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85%和19.92%,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增速可达8.00%。随着智能制造带来产业链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下游制造业投资信心有望持续回升,低压变频器市场将回归稳定增长,预计2024年我国低压变频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48.72亿元,增速趋于平稳。
可编程逻辑,简称PLC,作为智能制造与工业安全的大脑,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来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或生产过程,是工厂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关键部件。目前,国内厂商主要偏向于OEM市场的中小型PLC,在中低端市场已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在技术持续发展和产品应用的不断深入的推动下,国产PLC的市场竞争力逐渐加强。随着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开元体育,进口替代进程加速,预计未来PLC的需求将保持高速增长。
IC产业链主要有三个环节,分别是居于产业上游的IC设计制造商、中游的IC分销商以及下游的电子产品制造商。
IC产业上游的IC设计制造商专注于技术发展、产品研发、高效生产,由于资源和运营成本等原因的限制,其一般集中力量服务于少数战略性大客户,难以直接为行业分布广泛、厂商数量众多且技术服务需求多样化的下游众多电子产品制造商提供技术支持及供应链服务。IC分销商在上游IC设计制造商和下游电子产品制造商之间起着产品、技术及信息的桥梁作用。伴随着全球电子产品制造业向中国的逐步转移,以及中国不断增长的电子产品市场需求,中国IC分销行业日益发展壮大。
公司IC产品分销业务的主要供应商均为国内外知名IC设计制造商,下游客户主要集中在工业控制、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行业。据WSTS预测,2022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约6,135亿美元,同比增长10.4%。随着AI、智能网联汽车、5G、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半导体行业呈快速增长态势。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预计2022年中国半导体产业销售额将达13,839亿元,同比增长11%。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我国集成电路产量3,241.9亿块,比上年下降9.8%。从集成电路进出口数量看,2022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数量总额5,384亿块,同比下降15.3%;出口数量总额2,734亿块,同比下降12%。集成电路行业进入“总量下行,结构优化”的发展阶段。
汽车电子应用领域,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了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汽车产销延续增长势头。在国家利好政策不断出台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和消费,以及“三电”技术基本成熟的背景下,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2年度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及汽车电子化率的提升,汽车电子市场有望持续扩容。
工业控制应用领域,2022年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同比增幅明显放缓。且市场驱动力正在由传统的行业新增产能驱动向存量升级和新增产能共同驱动过渡。受政策推动,光伏、锂电装备行业需求高速增长;自动化产品供应链承压,缺货导致下游用户订单前置;市场环境及通胀影响造成本土设备及下游产品出口需求激增,进而拉动设备本身需求增长及相关产品需求。随着数字化、智能化趋势加速,工业自动化市场前景仍值得期待。
消费电子应用领域,消费电子产品生命周期短,更新换代速度快。随着技术的进步,消费电子产品将不断以新替旧。2022年以来,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手机、电脑等消费电子需求疲软,据工信部数据,2022年国内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约为2.86亿台,同比下降13.2%;据IDC数据,2022年度全球PC出货量约为2.92亿台,同比下降16.3%;据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家电市场零售额规模为7,081亿元,同比下降7.4%。消费电子类芯片市场进入了去库存阶段。
公司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IC产品分销业务。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从针织、缝制设备等细分行业专用控制系统向伺服系统、变频器、可编程逻辑、人机界面等通用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延伸,为工业自动化行业提供核心部件及解决方案;在IC产品分销领域,不断扩充互补性强、相互协同的产品线,为客户提供综合的应用解决方案。
公司针织及缝制设备电脑控制系统是利用自动控制技术、微电脑技术和嵌入式软件,对针织、缝制机械设备实施智能控制的电子部件,并通过网络将机械设备与管理系统、云平台互联,实现工厂的智能制造。
公司生产的电控系统产品配套于横机、袜机、手套机、刺绣机、花样机、模板机等针织、缝制机械设备,是这些机械设备的核心控制部件,通过控制技术、驱动技术与工艺技术有机结合,为针织、缝制机械设备整机厂商,提供个性化的控制系统解决方案,体现公司产品的核心附加值。
公司针织设备电控系统主要产品有针织横机电控系统、袜机电控系统、手套机电控系统等;缝制设备电控系统主要产品有刺绣机电控系统、花样机电控系统、模板机电控系统等。公司主导产品针织横机电控系统2022年国内市场占有率仍占据优势地位,其他针织缝制电控系统目前市场份额相对不大,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公司的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已覆盖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控制层、驱动层和执行层”,主要包括变频器、软起动器、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可编程逻辑、人机界面、物联网网关等,这些产品是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下业主要涵盖机器人、3C电子、锂电、塑料机械、纺织机械、机床、印刷包装机械、物流设备、智能机械手、木工机械、激光加工设备、冶金、石油、化工等。
公司伺服系统主要产品包括RA、RS系列脉冲模拟量型及总线型伺服驱动器、MC、MA系列伺服电机;变频器以低压变频器为主,主要包括RV系列通用型、QD系列通用型和工程专用型变频器;软起动器分为高压、低压软起动器;PLC产品主要包括X系列、UN系列;人机界面产品主要包括UH系列标准型和物联网型触摸屏。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丰富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的种类,聚焦细分行业,加强营销体系建设,巩固及开拓渠道伙伴的合作关系,为下游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行业解决方案。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规模大,目前公司该业务处于投入期,发展潜力较大。
公司以技术型分销为主、辅以供应链分销,是国内知名的IC授权分销商。公司以技术支持服务带动IC产品销售,为下游电子产品制造商提供IC应用解决方案和现场技术支持等多层面技术支持服务,从而使IC产品能被设计应用到客户产品中,进而实现IC产品的销售。因此,公司在客户产品概念阶段就介入客户的研发,有利于获得客户的批量订单需求,同时更容易与客户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体现公司IC产品分销业务的核心价值。
公司分销的IC产品为广义的半导体元器件,主要是集成电路芯片和其他电子元件开元体育,包括微芯片、功率器件及模组、电源管理及驱动芯片、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等产品。
公司IC产品分销业务的主要供应商均为国内外知名IC设计制造商,主要有微芯科技、英飞凌、力特、罗姆和华润微、小华半导体、思瑞浦等。
公司IC产品分销业务的下游为电子产品制造商,其行业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工业控制、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行业,工业控制的细分市场有智能电表、电机控制、电动工具、光伏逆变、储能、节能照明、安防监控、医疗电子和工业自动化等;消费电子的细分市场有变频家电、智能家电、可穿戴产品、消费级无人机和智能家居等;汽车电子的细分市场有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汽车空调、汽车防盗系统、电子助力转向(EPS)和车载影音系统等。
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自主研发为基础,形成可持续的研发模式。公司一方面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研发,满足客户个性化要求,另一方面基于行业发展趋势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确保可持续的技术领先优势。公司产品开发流程分为四个阶段:概念阶段、计划阶段、开发阶段、验证阶段,在产品开发流程中,坚持客户价值需求导向。
公司建立了完善、严格的采购管理体系,从供应商选择、认定和考核等方面进行管理。按照产品质量、及时交付能力等核心指标,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考评,确保原材料的质量、价格和交期符合公司的要求。公司根据原材料的供货周期,采用下单采购和供应商备货两种主要采购模式。
公司按照以销定产的原则安排生产。根据销售预测和客户订单,结合生产能力制定生产计划,合理调配资源,组织生产制造,确保按期交货。对于公司通用产品实施最低和最高安全库存管理,当库存低于最低安全库存时启动生产装配,补充库存。
公司采用直销和经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通过向客户提供专业、优质的产品,以及专业化的行业解决方案,实现产品销售。公司持续完善销售及服务网点的布局,搭建高素质营销和服务团队,打造全方位的产品推广、销售和技术服务体系。
公司向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时,根据下订单当时公司各型号IC产品库存量、在途量、前期采购订单供应商计划出货量、客户采购订单量以及市场需求预测量等因素综合确定采购数量和交货日期。同时,为控制库存风险,对同一型号IC产品的采购,公司通常分多批次向供应商下单,以便公司根据客户与市场需求变动情况适时动态调整,从而确保公司可在较低的库存风险下,快速响应下游客户的IC产品采购需求,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及盈利能力。
公司以“技术支持+分销”的业务模式,销售IC产品,在IC产品客户的产品概念、开发、样机、小批试制、量产等阶段,为客户提供IC应用解决方案和现场技术支持等多层面技术支持服务,从而使所分销的IC产品能被设计应用到客户产品中,进而实现IC产品的销售。
制造业务方面,公司拥有了多项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掌握了自动控制、电机控制、伺服驱动、变频控制、数字电源系统、嵌入式系统软件、工业以太网、CAD软件等软件开发、硬件设计技术,以及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电机的设计、生产技术,结合对行业工艺的深入研究,强化了技术领先优势。
IC产品分销方面,公司一直坚持以技术支持服务带动IC产品销售的发展策略,持续保持技术投入,组建了一支富有经验的应用工程师团队,掌握了嵌入式设计、数字电源技术、高效变频电机控制和毫米波雷达感应IC应用技术,开发了更有前瞻性的IC应用解决方案,为满足客户未来的潜在需求打下良好基础。
公司历来重视自主创新,持续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有效专利证书206项,其中发明专利105项、实用新型专利87项、外观专利14项,另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1项。
公司经多年的市场开拓,与众多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积累了下游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的机械特点和性能参数,并总结出不同类型的机械设备对电控系统、伺服系统、变频器、PLC、人机界面等产品的技术要求,使得公司自动化控制产品与客户的机械设备具备良好的匹配性。
公司保持对最新行业工艺技术的跟踪和研究,确保控制技术与工艺技术的发展相适应,使得工艺与控制技术完美结合,提高下游机械设备整机的稳定性、可靠性、先进性及生产效率。
凭借多年的市场开拓和沉淀,公司电控系统产品已经在客户中得到广泛的认可,形成了良好的市场声誉和品牌效应。借助多年积累的行业应用经验和技术研发实力,在产品性能、功能、可靠性和稳定性等方面不断提升,与下游机械设备整机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关系。
IC产品分销方面,经过多年来的市场开拓和积累,公司建立了广泛的客户基础,这些客户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工业控制、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应用领域。在智能电表、电机控制、智能照明、安防监控、医疗电子、工业自动化、变频家电、消费级无人机、可穿戴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等细分市场形成了稳定的客户群。
公司自成立以来合作的IC设计制造商在各自专业领域中具有领先优势,在业内享有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微芯科技的微芯片长期行业领先;英飞凌的功率器件及模组在全球持续拥有高市场占有率;力特为全球知名的保护元器件供应商,为满足市场和客户多样化需求,同时顺应国家半导体发展策略,公司也与多家国产芯片供应商深度合作。这些供应商的产品契合公司的经营方向、市场定位和发展重点,互补性强、相互协同的产品线组合有助于公司为下游客户提供综合的应用解决方案,提升公司在细分市场的竞争力,为公司发展优质客户、保持与客户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的双重机制,积聚和培养了众多具备丰富行业经验的技术人才,汇集了一批熟悉技术、市场,并具备先进管理理念的管理人才,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3,584.82万元,同比上升2.4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66.67万元,同比下降37.37%。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210,791.53万元,同比上升6.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24,130.81万元,同比上升9.01%。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及消费升级带来对时尚化、个性化的针织、缝制产品需求的提升,毛衫、针织服装、鞋袜、家纺、工艺绣品等生产加工企业对高效率、全成型、网络化的针织、缝制设备的需求进一步增强,设备更新、升级换代需求将进一步释放,这将直接促进针织及缝制设备电控系统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随着智能制造的推进,针织、缝制设备电控系统产品技术,未来将向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方面进一步发展。
国内针织、缝制设备电控系统行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及较高的利润率,吸引了一些新的企业进入该行业,但新进入者面临技术基础、行业经验、品牌效应、生产规模、客户基础及技术人才稀缺等诸多壁垒,难以在短期内有所作为。因此,国内针织设备电控系统市场仍由包括公司在内的少数优质企业占有大部分市场份额,未来在技术实力、产品质量及销售渠道等方面具有优势的企业将获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目前,针织设备电控系统厂家主要包括公司、浙江恒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豪科技603025)股份有限公司等;缝制设备电控系统中的刺绣机电控系统的厂家主要包括公司、北京大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泰智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山龙科技有限公司。
全球工业自动化自20世纪40年代工业大生产开始逐渐发展至今,市场规模不断增长,竞争激烈,以日本和欧美为代表的企业,主导全球工业自动化市场,主要包括日本的安川电机、松下电器、三菱电机,欧美的西门子、ABB、施耐德,地区的台达电子等。
我国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发展始于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工业自动化技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工业自动化发展迅速。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之下,国产工业自动化设备替代进口设备的趋势明显,汇川技术300124)、英威腾002334)、埃斯顿002747)等内资品牌不断加大投入,使得国内的工业自动化核心技术研发、生产规模、产品综合性能都有较大提高,这些企业虽然尚未具备与日本、欧美一流品牌展开全面竞争的实力,但已在部分细分产品和市场上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市场份额逐年扩大,并逐步使原有由外资品牌主导的国内工业自动化市场格局发生改变。
我国伺服系统市场参与者众多,以松下电器、安川电机、三菱电机占据领先地位。近年来,国内中低端伺服系统市场的大幅增长,一方面吸引了外资品牌厂商调整产品战略,加剧了国内伺服系统市场的竞争;另一方面,内资品牌利用中低端市场规模的增长也逐步发展壮大,在部分细分市场上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原有由外资品牌主导的国内伺服系统市场格局逐步发生改变,随着本土厂商在产品技术及市场推广上的提升,内资品牌在伺服系统的崛起之势愈发明显,汇川技术、埃斯顿等内资品牌利用市场机遇加快发展步伐。
国内的变频器市场厂家数量众多,市场竞争激烈,形成以日系、欧美和本土为主的三大品牌格局。我国低压变频器行业的国外厂商以西门子和ABB为代表,其他主要厂商包括安川电机、台达电子、汇川技术、英威腾等。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继续深入贯彻低碳、绿色、节能的发展思路,低压变频器作为先进的自动化装备及节能改造的核心设备之一,我国内资品牌已在部分细分市场显示出一定的竞争优势,预计未来将保持较好的增长。
我国PLC市场由欧美和日系品牌占据主导地位,主要厂商包括西门子、欧姆龙、三菱电机、罗克韦尔、施耐德等,具有广阔的国产替代空间。由于大中型PLC工艺复杂、用户对产品安全性和抗干扰性要求高,外资品牌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完善的销售与服务网络占据垄断市场地位;小型PLC主要应用于中低端OEM用户,国产品牌凭借高性价比、灵活的业务模式及在特定行业的定制化机型的开发能力,在小型PLC市场中行业渗透率的显著提升。
目前,中国IC分销行业尚处于较为分散的竞争格局状态,面对中国IC分销市场的空前发展机遇,境外分销商和本土分销商均基于各自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定位,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展开差异化分销,有的通过并购获得规模效应,有的通过加强低成本物流和库存备货服务,有的通过大力加强技术支持服务能力,努力提高在产业链中的地位,积极扩大业务规模,以期在中国这个越来越重要的IC市场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境外分销商的业务特点主要表现为分销的IC产品的产品线与产品品种多、多领域覆盖及全球化,侧重于产品的供应链服务,并通过兼并收购持续扩大企业规模。
本土分销商主要以技术型分销为主,长期深耕行业应用,通过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带动IC产品的销售,是本土电子产品制造商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是本土IC设计制造商拓展应用、完善产品种类、技术创新的重要合作伙伴。
随着PC、手机市场逐渐饱和,新能源、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新能源汽车等新业态引发的产业变革兴起,以及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和新生力量的注入,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日新月异。未来,具有较强技术支持服务能力的分销商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在中国从制造大国逐步向制造强国的转型过程中,制造业也由“中国生产”逐步向“中国研发”转变。电子产品制造商技术支持服务需求与日俱增,具有组合创新能力和技术支持能力的IC授权分销商在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公司聚焦于工业自动化和IC产品分销两大战略业务。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从针织及缝制设备等专用控制系统业务向伺服系统、变频器、PLC、人机界面等通用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业务延伸,为工业自动化行业提供核心部件及解决方案;在IC产品分销领域,不断扩充互补性强、相互协同的产品线,为客户提供综合的应用解决方案。
公司秉承“诚信合作、开放创新、成就客户、共同成长”的经营理念,把握智能制造带来的发展机遇,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企业价值与客户价值共同成长,使公司发展成为领先的工业自动化产品与解决方案供应商和半导体芯片技术型增值分销商。
公司将持续深耕针织行业,依托公司在通用伺服驱动、电机产品的技术积累和对工艺的深刻理解,推出新一代针织电控系统,确保产品技术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巩固公司针织横机电控系统的行业领先地位,提升袜机、手套机电控系统市场占有率。
针对刺绣机电控业务,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优化产品的驱动控制能力和水平,深耕行业TOP客户,扩大战略合作客户的市场份额,提升终端用户的品牌影响力。持续推进花样机、模板机电控系统等新产品的研发工作,不断丰富缝制电控系统产品。
公司加大工业自动化业务的战略投入,全面提升伺服系统、变频器、PLC、人机界面等系列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完善产品系列化,加大第三代伺服系统的市场拓展力度,聚焦细分行业,为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加强营销体系建设,积极发展行业合作伙伴,开拓及巩固渠道伙伴的合作关系。积极开拓工业机器人、3C电子、锂电、纺织机械、机床、印刷包装机械、物流设备、木工机械、激光加工设备、冶金、石油化工等行业,持续推动行业营销与技术营销,提高市场份额。
公司坚持“技术支持+分销”的业务模式,继续深耕工业控制、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现有细分应用领域,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前瞻布局重点领域,积极开拓新能源汽车、光伏逆变、充电桩、储能、高效电机控制和工业互联等新的细分应用领域,加强与行业头部客户的紧密合作。
继续增加国内外知名品牌的IC产品线,进一步丰富IC分销的产品种类,扩大IC产品分销业务规模;持续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同时加强风控管理,以应对半导体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保证业务稳健发展。
公司针织及缝制电控系统业务及通用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业务的下业主要为纺织机械、缝制机械、机器人、3C电子、锂电、塑料机械、机床、印刷包装机械、物流设备、智能机械手、木工机械、激光加工设备、冶金、石油、化工等行业,下业可能受到国家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周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变动、信贷调控、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从而将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公司分销的IC产品应用于工业控制、消费电子、汽车电子三大细分市场,如果宏观经济或市场行情发生不利变化,或公司IC产品分销业务较为集中的工业控制、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领域出现较大不利变化,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IC分销业务的供应商为IC设计制造商,IC设计制造商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市场份额相对集中的特点。同时,以技术支持服务带动IC产品销售的授权分销商一般会深度掌握数家IC设计制造商的产品应用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为客户提供IC应用解决方案和现场技术支持等多层面技术支持服务,因此也具有供应商相对集中的特征。目前,公司主要供应商为微芯科技、英飞凌、力特、罗姆和华润微、小华半导体、思瑞浦等国内外知名IC设计制造商。若公司未来销售规模不理想和技术水平达不到上游IC设计制造商的要求,或上游IC设计制造商经营销售模式及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从而终止与公司的合作,而公司又未能在短期内成为其他IC设计制造商的授权分销商以充分应对上述不利变化,则公司的经营业绩将会受此影响而下降。
公司外汇收支主要涉及公司IC产品分销业务以及外币借款,汇率的变动会产生汇兑损益,进而影响公司的利润。由于汇率的变动受国内外经济金融政策等各种因素影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如果未来人民币汇率出现较大幅度波动或单边持续波动,将对公司经营成果造成一定影响。
公司通过推进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收购相结合的业务模式,不断深化行业战略布局,大力拓展伺服系统、变频器、PLC、人机界面等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业务及缝制设备电控系统业务,但由于新业务开展过程中,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而且新收购子公司存在协同风险,公司存在由此导致的新业务经营与管理风险。
由于半导体市场供应波动,如果主要供应商由于产能不足、电子元器件供应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等原因影响公司IC产品分销业务及制造业务所需元器件的正常交付,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而且电子元器件供应短缺导致备货周期延长、市场价格波动加剧,如公司的销售备货预测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未能及时把握下业需求变化;或由于其他原因导致存货未能顺利实现销售,存货跌价风险可能上升,将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